找到相关内容322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释德清以佛解老庄思想之研究

    老庄思想的著作,以《观老庄影响论》 、《老子道德经解》、《庄子内篇注》最为重要,对于明代佛道合流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。近代学者有关释德清研究的论著,泰半集中于佛教复兴运动的成就及思想全貌的介绍,因而对其佛道...第三章《释德清的佛学思想概略》:透过对德清佛学思想的介绍,以探求其融会“教内”诸宗思想的理论根源。第四章《释德清对三教的判释》:探讨释德清对三教判释的基本主张及其对三教的定位情形。第五章《释德清《老子...

    张玲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4261396.html
  • 禅与老庄思想

    。这是大错特错。我之所以指出它们的类似点,其用意在于说明禅宗能够在中国生根不是没有囚缘的。现在,分六点阐述于后  ㈡语言文字只是一种标月之指,而不是目的  —、老子  老子开宗明义就说;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(注三)意谓可道之道不是常道,可名之名不是常名。老子既然认为常道是不可说,可是他还是说了五千多字。这会是一种矛盾吗?我认为语言文字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罢了,但不等于实相本身。因为我们...

    陈荣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0663904.html
  • 缘起、道德经、周易──儒释道会通的源头学

    系统博大精深,本文仅将探讨的焦点集中在“缘起”的佛法、老子《道德经》和《周易》的会通上,更狭窄地说,只专注在阐明“缘起”、《道德经》的“反者道之动”和《周易》的易理三种基本哲理似异实同的事实。三种基本...不断、不一不异、不来不出──是“缘起”检视一切法的规则。八不规则充分反应了“缘起”的深义,它是本文探讨会通的主要工具。八不相应在逻辑上的是,对存有者全盘的否定,这正是老子《道德经》中“反者道之动”的...

    黄淼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946655.html
  • 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

    超越精神   道家澄心凝思的玄观,老子“涤除玄览”的空灵智慧意在启发我们超越现实,透悟无穷,达到“虚、无、静、寂”的境界,凝敛内在生命的深度,除祛逐物之累。   “天下万物生於有,有生於无。”(《老子》,40章)“道”被形象化地比喻为“谷”、“谷神”、“玄牝”:“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。”(《老子》,6章)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...

    郭齐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267558.html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指正。  一、对自然的认知-道家的认知理论   在《老子》[1]第二五章中有言: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。…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”。此中不仅肯定有一个是为天地万物之生发根源的终极实体存在,...《老子》第一章中也强调:“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”,否定人能建构对此终极实体的本质定义,但是并不排斥对它作描述的定义,如“寂兮寥兮,独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”(《老子》第二五章),“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
  • 儒道佛和谐共生的文化路径

    著书立说,游学宣讲,异彩纷呈。这其中就孕育出了影响中华后世最为深远的两家学说,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。这一时期,佛教也在古印度产生并创立,但还未传入中国。 在司马迁《史记》卷六三《老子韩非列传》中,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记载:“孔子适周,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:‘子所言者,其人与骨皆已朽矣,独其言在耳。且君子得其时则驾,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。吾闻之,良贾深藏若虚;君子盛德,容貌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王儒童|和谐共生|儒释道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60581037.html
  • 汉代佛教与黄老方术思想的结合

    中国上层社会开始流行。因此《后汉书》卷八十八《西域传》说:“楚王英始信其术(即佛教),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。后桓帝好神数,祠浮屠、老子,百姓稍有奉者,后遂转盛。”这一记载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。  东汉末...并祀浮屠与老子两氏。这就是把佛教与黄老方术,佛与神仙看做是一样的东西来加以膜拜的。因此一般佛教史学者把汉代的佛教称之为佛教方术化时期,这是有道理的。其汉代佛教思想的具体特点是:  (1)佛即之神  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0264787.html
  • 佛教的“空”是讲什么的?

    ”当然不是世俗人认为的“什么也没有”的“无”,但是,也不是老子所讲的“大道”。首先,因为世人所说的“无”即“什么也没有”是相对于具体的“有”讲的。正如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讲的那样: “言龟无毛,...的方法。因此,世人所说的“有”和“无”是相比较的结果。  其次,老子的“大道”有两个特点:一、 “大道”虽无形象,也就是说, “大道”虽不能为人感官所感知,但它却是一个真实的客观存在。因此,老子才把“...

    无名斋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166746.html
  • 中国天人之学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源头

    的学说时,我注六经也好,六经注我也好,有两部书都是他们必注的,其一为《老子》,另一则为《周易》。要注的理由,在《老子》大约是找到了天人之间形而上以及辩证关系的思想表达,而在《周易》,却不外可以穷究天人之际、博通事理之变。  然而,《周易》又为何可以用之于究天人之际、通事理之变呢?实际上对这个问题,我曾有着长时间的困惑。无论是《老子》还是《周易》,我开始全都读不懂。《老子》读不懂还好办,把整本书背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450796.html
  •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

    面对,而是从天地万物存在的轨迹中,抽绎出包含人性的律则,相对于儒家心性论属于内在的心性系统,我们可以把道家这种扩充到外在自然宇宙的性论,藉佛家的用语称之为法性系统。只是老子对于善、恶乃至美、丑及福、祸等...皆合理。如果老子的法性系统可称之为“绝对本体论”的话,那么庄子的法性系统就可称之为“遍在本体论”了。如同陈鼓应教授在其〈“理”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〉一文中说到:  庄子哲学中,除了形上之道落实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5666639.html